首页
学院动态
首页 >> 学院动态 >> 正文
王勇教授诠释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新领域
发布日期:2009-11-08

本网讯 11月5日下午2:00,浙江工商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勇教授于六教B315室给我校yh1122银河国际学子带来了一场文化的盛宴——从“丝路”到“书路”——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新领域的精彩讲座。yh1122银河国际yh1122银河国际系主任丁国旗主持本次讲座,他介绍道:“王勇教授是个既会看‘路’又会‘拉车’的教授。”另外,除了大三大四学生和研究生,部分大一新生及外校老师也慕名前来聆听讲座。

丁国旗妙喻介绍王勇

别具一格的“路”

丝绸之路自诞生以来,就凭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外学者不断研究的话题。对此,王勇教授独辟蹊径,从“丝绸之路”延伸到“书籍之路”以此试论东亚文化交流的独特模式。“沙漠、驼队、西方、夕阳西下,背负的是鲜艳的丝绸,这是古代的丝绸之路;大海、船队、东方、旭日东升,运载的是飘香的书籍,这是古代的书籍之路”,王勇这样形容“丝绸之路”与“书籍之路”。

精彩演讲声情并茂

王勇对“丝绸之路”传统思维有所突破。他分别从丝绸的货币、政治、商品的价值等方面,阐明了丝绸并不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最佳代表,丝绸不能改变文化,只有书籍才能承担文化交流的重任。王勇妙趣横生的演讲赢得了听众热烈的掌声。

风趣演讲引来阵阵笑声

遣唐使时代的“书籍之路”

王勇在200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概括道,研究汉唐以来中外关系史,学界大多套用“丝绸之路”的思维模式;但如果着眼于古代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,丝绸往往不是主要的流通物品,而书籍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。讲座中,王勇不仅回顾历史,从丝绸之路讲起,还以此延伸出从中国江南始发、经朝鲜半岛百济、再至日本列岛的早期“书籍之路”航线,接着论证日本遣隋唐使肩负购求书籍之使命、从而开拓中日直航“书籍之路”的存在,继而梳理中国书籍东传的各种渠道,最后论及佚书回归的史实以证明“书籍之路”具有双向互流乃至东亚环流的特点。

与听众的“交流之路”

在自由提问阶段,一位学生提道,有“在中国周边的国家中,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差”这种说法,并对其背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。王勇解析道,日本是个有自己文化基础的国家,它在接受文化时只接受自己需要的东西,而中国的道教文化、儒教中的孟子等某些东西就不为他们所接受;而且,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使其有了选择的余地,因此日本文化其实是拼盘文化。

现场互动

此外,王勇告诉记者,他原以为南方人乡音会很重,但在广外并没有发现这种现象。另外,他建议我校继续朝着“更贴近社会和时代潮流、注重运用”的方向走下去,拓宽学生知识面、开阔学生视野、提高学生办事能力,鼓励学生增强国际视野,为国家多作贡献。

附:王勇简介:浙江工商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,中国日本史副会长,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会长,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,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日本早稻田大学等知名大学兼职教授,我校特聘教授。出版著作27部,主持编撰多套大型学术丛书,在国内外著名杂志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。

文字:温小凤

图片:唐惠琳

编辑:黄雪琴

上一条:五艺同台,中日情深——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会
下一条:yh1122银河国际系杨诎人教授荣获“杰出贡献奖”

Baidu
sogou